聚焦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发布“耐热超级稻”-z6尊龙app官方网站

聚焦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发布“耐热超级稻”
2021-11-04 18:45:00  来源:  
1
听新闻
放大镜

“耐热超级稻新品种既高产又稳产,在高温天气下,结实率较其他品种提高了30%。”11月3日,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带头人邓启云在当天的“农业科技分论坛”上发布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带头人邓启云公布了团队的最新成果,耐热超级稻新品种已经研发成功。

据了解,此次“农业科技分论坛”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联合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办,拼多多作为唯一z6尊龙app官方网站的合作伙伴支持协办。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带头人邓启云,2020年世界粮食奖得主拉坦拉尔,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薛红卫等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粮食安全、数字农业、ai种植和无土栽培等农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多位新农人也亮相此次顶级盛会。其中,首届“多多农研大赛”的新农人代表程飚、沈海燕和郑建锋,先后分享了“草莓种植”中的传统经验与ai模式,引发与会专家、嘉宾的关注和点赞。

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发布新成果

今年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迎来的第四个年头,农业和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粮食安全更加备受瞩目。在今年的大会上,全球顶级的农业科学家以及新农人们也先后分享了农业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技术。

当天下午,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带头人邓启云公布了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耐热超级稻”新品种。据邓启云介绍,耐热稻品种通过引入抗稻瘟病、耐高温抗低温等新种质,既高产又稳产,并显著提升了水稻质量与口感。“在38.9度的高温情况下,新品种比其他品种结实率提高30%以上,在41.6度的极端高温仍有55%的结实率。”

在与会专家看来,种子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基础,种子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芯片”。“耐热超级稻”在育种增产领域的技术突破,无疑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的核心技术。

除了“农业芯片”,全球最新涌现的农业黑科技也引起了专家的深入讨论,2020 年世界粮食奖得主拉坦拉尔通过远程方式,分享了全球“无土农业”的最新理念。据拉坦拉尔介绍,土壤退化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显著问题,当前的解决之道则是把传统耕种方式,转变成高效的温室农场或空中农场等无土耕作系统。

▲首届“多多农研大赛”的新农人代表先后分享了农业科技的实践经验,引发与会专家集体点赞。

“在传统的耕种模式下,提高十倍的产量就必须扩大十倍的土地面积,投入十倍的资源消耗。”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线人员,首届“多多农研大赛”的新农人代表程飚对传统耕种模式有着更切实的体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地的生产率会逐渐下降,并导致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数字化赋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农业科技成果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中,已经体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薛红卫也表示,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育种技术和数字技术将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技术。

“多多农研ai种番茄”即将挂果

在当天的活动中,来自云南、河南、安徽的三位拼多多新农人,也先后分享了农研科技的实践经验,并引发与会专家的关注和点赞。

作为第一个登上顶尖科学家大会的新农人代表,程飚最初与农业并无交集,而是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运维工作,2011年开始才涉足农业大数据领域。去年7月,程飚组建了“智多莓”ai战队,并率队参加了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最终荣获ai组的第二名。今年以来,程飚和团队成员一起成立了公司,其研发的自动化施肥和种植决策系统也已成功走向市场。

与程飚一样,拼多多新农人沈海燕也是半路出家。在35岁之前,沈海燕还是一名印刷厂的工人,后因家庭原因回到农村二次创业,走向了草莓种植、育种的道路,并凭借优秀的育种技术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大奖,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草莓育种皇后”。但在去年的首届多多农研大赛上,沈海燕的传统种植模式却遭遇“滑铁卢”,平均产量仅是 “ai草莓组”的三分之一。这让沈海燕认识到了农业科技的威力,也让她决心转型新农业。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90后新农人郑建锋,则在大会上重点分享了温室种植、免洗蔬菜的前沿技术。会上,三位新农人的创业经历和科研精神也引发了专家们的集体的点赞,郭天财教授表示,新农人提供了可以复制、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对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常重大。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更是直言,新农人给新农业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更主要是新的技术新的解决方法,没有新农人就没有新农业。

▲在云南的“多多农研基地”,第二届农研大赛的首批ai番茄将挂果成熟。(闵杉 摄)

今年9月,在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如期启动后,4支ai战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并奔赴云南的“多多农研基地”,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番茄种植比拼。目前,四支战队的番茄苗已经长到近1米的高度,预计11月底,首批ai番茄就将挂果成熟。

在此之前,拼多多还宣布投入100亿元正式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据了解,“百亿农研专项”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

拼多多“多多农研大赛”负责人表示,作为农产品电商平台,拼多多将持续为传统农业种植人员和农业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农业前沿科技交流平台,并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的实际成果应用于广阔的田间地头。

“我国农业科技最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投入上仍有不足。”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农业科技的投入仅占农业gdp 比重的0.71%左右,远低于全国所有行业平均 2.14%的投入强度,应继续加大对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科研投入,为农业插上了“金翅膀”,让农民挑上了“金扁担”。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
特别推荐
下一篇
网站地图